近期要闻

铋单晶纳米线表面超导研究取得新进展

2月10日,国际著名期刊Nano Letters发表中科院强磁场科学中心田明亮研究员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合作完成的最新科研成果:铋单晶纳米线中表面超导电性研究。该工作通过对超细圆柱形铋单晶纳米线(20和32纳米)磁场下的电导测量,清晰给出了表面超导的实验新证据。

2015-02-10

强磁场科学中心磁共振生命科学部第三届学术年会召开

 2015年2月3日,中科院强磁场科学中心磁共振生命科学部第三届学术年会召开。本届年会还吸引了医学物理与技术中心、技术生物与农业工程研究所、合肥智能机械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从事结构生物学、药物学、细胞生物学、核磁共振成像等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的近百名科研人员的积极参与。

2015-02-05

强磁场中心超导纳米线研究取得新进展

强磁场科学中心田明亮研究员课题组和张昌锦研究员课题组合作在单晶超导纳米线的超导体-绝缘体转变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结果在线发表在美国化学学会《Nano Letters》上。

2015-01-19

强磁场中心与理化所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中科院强磁场科学中心和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在大科学装置低温系统相关技术领域具有较大的合作潜力,为推动双方在战略层面的合作,促进双方建立长期深远的合作关系,双方决定进行低温制冷技术与应用研究方面的战略合作,签署《关于低温制冷技术与应用研究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2015-01-08

探讨学科发展现状,谋划未来发展战略

12月27日,《强磁场科学与技术学科发展战略研究》咨询项目邀请国内多家单位的相关专家学者就强磁场科学与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国际前沿研究动态、学科优先发展方向、新学科生长点等方面进行深入研讨;就强磁场技术的发展方向以及强磁场下的科学研究领域进行了讨论。

2014-12-29

《碳》发表下层原子散射表面电子的扫描隧道显微学证据

一直以来,人们对下层原子与表面电子态之间的关系缺乏认识,因而导致了一系列的争议。近期,强磁场科学中心陆轻铀教授课题组提出了一种“集体干涉”理论模型,通过引入层间作用因子,能够定量地揭示它们之间的关联。相关研究以“下层原子散射表面电子的扫描隧道显微学证据”为题,发表于最新一期《碳》杂志上。

2014-12-10

强磁场中心固体核磁共振系统研究羟基磷灰石生物材料结构取得新进展

近日,扬州大学特聘教授朱沛志课题组和中科院强磁场科学中心王俊峰研究员课题组利用强磁场中心的固体核磁共振系统研究了氟离子掺杂对羟基磷灰石生物材料微观结构的影响。相关研究结果在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B期刊上在线发表。

2014-12-10

金属铋纳米带表面态的拓扑性质获新实验证据

近年来对半金属铋(Bi)是否具有拓扑绝缘体性质存在争论,一直缺乏直接的电输运证据。强磁场科学中心田明亮研究员课题组在相关研究方面开展了深入的研究, 相关研究成果近期发表在Nature出版集团旗下的《科学报道》(Scientific Reports)上。

2014-11-24

转基因工程小鼠落户中科院强磁场科学中心

中科院强磁场中心SPF级动物中心日前投入使用, 强磁场中心从美国引进的多种基因工程小鼠喜迁新居,这标志强磁场中心肿瘤分子遗传和表观遗传学的研究正式起航。

2014-11-19

强磁场科学中心在超导单晶纳米线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强磁场中心田明亮课题组通过对不同直径的Nb2PdS5单晶纳米线的研究发现,其SIT是由纳米线截面积来控制而不是目前大家普遍认为的正常态电阻达到一个普适量子电阻来控制。另外,处于绝缘态的Nb2PdS5超细纳米线其输运特性表现出奇异的幂函数非线性行为。

2014-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