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3年4月12日(周五)上午9:30
地点:强磁场科学中心201会议室
报告人:刘剑(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组部第四批青年千人获得者。)
主持人:田明亮研究员
报告摘要:
制冷技术不仅给现代人类生活带来了舒适和便捷,也给科学技术提供了研究和使用平台,广泛应用于低温工程、石油化工、高能物理、航空航天和医疗器械等领域。目前的制冷方法以基于压缩气体膨胀技术而实现制冷最为普遍,但在制冷过程中使用的氟利昂或氢氟烃会极大破坏大气臭氧层或具有温室效应。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室温磁致冷是一种基于固体材料致冷新技术,由于不会引起温室效应,且具有噪声低、效率高、耗能低、安全可靠和易于小型化等特点,被称为绿色环保制冷技术。本报告主要介绍最接近实用化的磁致冷材料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前瞻:(1)利用Heusler型合金的晶格熵变挖掘一级磁相变的潜在最大磁致冷能力;(2)消除和利用磁相变滞后的适用场合和调节手段;(3)La(Fe,Si)13合金氢化物的室温和高温稳定性;(4)规模化磁致冷梯度材料的粉末冶金制备方法及近终型材的加工要点;(5)磁制冷样机走出实验室的机遇和挑战。
报告人简介:
刘剑研究员于2003-2006年在上海交大攻读博士学位。2006-2012年在德国固体和材料研究所从事博士后工作,2012年11月以来在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工作。在磁性制冷材料的机理和潜在工业化应用等领域做出了创新性成果。近年来多次受邀在国际磁学会议上作大会报告,为美国和捷克等国外自然科学基金的物理类外审专家,以及多个有影响力的国际期刊邀请审稿人。自2005年迄今共发表了54篇高水平SCI学术论文(包括6篇Acta Materialia,8篇Scripta Materialia,6篇APL),被引用超过480次,H因子15。2012年在Nature Materials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首次报道了结构相变驱动Heusler型材料的巨磁热效应成因及缺陷克服手段,受到国际磁致冷界及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和转载;在Advanced Engineering Materials上受邀撰写磁形状记忆复合材料进展综述文章,并在Scripta Materialia(磁性能源材料)特刊上,受邀撰写磁致冷材料工业应用探索的观点评述文章,以La-Fe-Si合金的开发为基础,结合与产业界合作的经验,提出了磁致冷材料规模化生产将面临的诸多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目前的主要研究工作集中在:金属磁性块体材料的磁-热-机械能量相互转换所伴随的磁热、弹热、磁弹效应等物理现象;采用粉末冶金和可控凝固先进技术,高效、稳定的制造磁弹磁热块体材料,构建组织、结构、形貌和磁性能的关联;开发新型磁制冷材料体系,并利用各向异性磁热效应探索固态制冷新方法;设计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绿色节能固态制冷和高频制动器件。© 1996 - 强磁场科学中心 版权所有 皖ICP备05001008号-11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蜀山湖路350号 邮编:230031 电话:0551-65591149 传真:0551-65591149 邮箱:chmfl@hmfl.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