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成果

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2020年度十大亮点成果

来源: 时间:2021-04-27 作者:

  电子摩尔图案的调控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曾长淦教授、美国Stony Brook University 的 Mengkun Liu 和Columbia University的 N. Basov合作,在钙钛矿锰氧化物这一关联电子体系中的电子摩尔图案调控方面取得突破,并通过SHMFF的磁力显微镜进一步发现了与导电性摩尔图案对应的电子的铁磁摩尔图案。相应研究成果发表于 Nature Physics 上。 >>>文章链接

  

  a.LSMO薄膜中两种应力场耦合示意图; b.导电性摩尔图案; c.铁磁性摩尔图案 

 

  锰氧化物中电子相分离物理起源问题的解决

  复旦大学物理系沈健教授课题组使用超晶格生长的方式制备了完全化学掺杂有序的锰氧化物薄膜,通过磁力显微镜,以及强磁场下的电输运测量发现,电子相分离现象在化学掺杂有序的锰氧化物薄膜中并未发生,体系处于反铁磁绝缘体的基态。进一步对比同化学组分无序掺杂的锰氧化物的物性,实验证明了化学掺杂导致的无序是锰氧化物中产生电子相分离现象的原因,使得锰氧化物中电子相分离的物理起源这一十几年来一直存在争议的问题得到解决。相应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期刊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上。>>>文章链接

   

a.10K下无序掺杂的La1/3Pr1/3Ca1/3MnO3薄膜磁阻随磁场和时间的变化;  b.0.38K下有序掺杂的La1/3Pr1/3Ca1/3MnO3超晶格薄膜磁阻随磁场和时间的变化

  

  新型拓扑材料外尔半导体的发现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曾长淦教授课题组通过强磁场下电输运测量,首次在单元素半导体碲中发现了由外尔费米子主导的手性反常现象以及以磁场对数为周期的量子振荡,成功将外尔物理拓展到半导体体系。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文章链接

 

a. 外尔半导体能带结构示意图,圆圈表示外尔点; b.手性反常导致的负磁阻效应; c.d.强磁场下观测到的以磁场对数为周期的磁阻振荡行为

 

  高压下短程无序长程有序新物态

  中科院强磁场科学中心杨昭荣研究员课题组利用金刚石对顶砧高压(DAC)特色手段,发现了一种高压下长程有序但短程无序的超导体。该研究的发现不仅拓展了人们对固体材料传统分类的认识,还提供了一个研究准一维超导电性的理想平台。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Advanced Materials,并被选作期刊封底。>>>文章链接

(TaSe4)2I高压下的新物态及文章封底图

 

  超高矫顽场分子磁体的发现

   南开大学先进能源材料化学重点实验室程鹏教授、师唯教授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Long教授等合作,基于SHMFF 在钴-自由基单链分子磁体中首次观察到方形磁滞,矫顽场达到65kOe,超过此前在直流场下任何过渡金属分子磁体矫顽场的数值。该研究表明调控磁性构筑基元的空间布局是设计与合成高性能分子磁体的一个新途径。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文章链接

a.化合物3、4的结构图; b.化合物4的磁滞回线; c.化合物3、4与Co(o-C2PNN)/NdFeB/SmCo5的磁滞回线对比图

 

  新型人工光合作用催化剂催化反应过程中电子转移路径的确定

      武汉大学邓鹤翔教授、昝菱教授联合上海科技大学的Osamu Terasaki 教授,制备出新型人工光合作用催化剂,大幅提高了光生电子的分离和利用,将单波长下CO2光还原的表观量子产率推进到11.3%且实现了等当量O2的释放,并利用SHMFF的原位光照EPR谱仪观测到材料内部Cr3+离子在光照过程中的周期性变化情况,确定了该催化剂在光催化反应过程中的电子转移路径。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Nature上。>>>文章链接

TiO2-in-MOF不同光照时间下Cr3+的EPR信号及其对应的载流子示意图 

 

  揭示细胞促凋亡蛋白BAK全新激活位点

  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健康所戴海明研究员课题组不仅在分子及细胞水平证实BMF和HRK能够直接激活BAK,而且发现,相对于BIM、PUMA和tBID与BAK的经典结合模式,基于蛋白质核磁共振和分子动力学模拟等研究表明,BMF和HRK能够直接结合在BAK蛋白α4、α6和α7螺旋形成的沟槽上的新激活位点,从而直接激活BAK。该项研究不仅进一步完善了细胞凋亡的激活机制,而且为进一步以BAK为靶点研发诱导细胞凋亡的靶向药物提供了新的可能。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s。<<<文章链接

 

BMF及HRK激活BAK依赖于新位点 (α4、α6和α7沟槽),与PUMA激活BAK的经典位点不同

 

  具有近红外二区光学吸收性能石墨烯量子点

      中科院强磁场科学中心王辉研究员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陈乾旺教授以及南京大学聂蓉蓉教授等以调控GQDs光学吸收性能为出发点,利用苯酚为前驱体,双氧水为氧化剂,采用磁场下溶剂热法一步制备出具有近红外二区光学吸收性能的GQDs-9T-GQDs。体内实验证明:9T-GQDs在荧光成像导向的近红外二区光热癌症治疗中,对小鼠肿瘤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效果。相关成果发表于Biomaterials。>>>文章链接

在有无磁场存在下形成GQDs的机理示意图

 

  新型高效糖尿病治疗潜在药物

  中科院强磁场科学中心王俊峰研究员课题组依托SHMFF,运用核磁共振波谱学手段解析了具有改善机体胰岛素抵抗的内分泌蛋白质FGF21溶液结构,进而使用蛋白质工程手段对FGF21进行了改造,最终获得了一个新的变体FGF21SS。FGF21SS的热稳定性高,有利于药物的制作、存储以及运输,同时其降血糖活性功能有较大提高,可有效减少给药次数,临床转化后将极大改善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方案。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期刊EMBO reports,并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和国际专利保护。目前团队已与多家企业达成协议共同推进临床试验和产业化工作。 >>>文章链接

 

 FGF21结构动态性以及FGF21SS蛋白质工程改造示意图

 

  提出针对新冠病毒的老药遴选策略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阮科教授课题组依托SHMFF提出了基于片段的老药遴选策略,有望用于其它尚无特效药物的潜在靶点。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Letters,并被编辑推荐为封底亮点文章。国际同行评价低分子量老药具有重要的治疗潜力,是对抗新冠疫情的快速方法。>>>文章链接

靶向新冠病毒主蛋白酶的低分子量老药发现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