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中科院物理研究所曹则贤研究员作客强磁场科学中心

来源: 时间:2014-09-15 作者:邵淑芳

9月12日,中科院物理研究所曹则贤研究员作客强磁场中心,为中心职工和研究生做了“科学家是怎样学习和工作的?”的报告。
我们生活在一个用科学技术支撑的现代社会,今天的社会比以往更需要科学家,你知道什么样的人能称为“科学家”、我们为什么要成为科学家、科学家是如何学习、工作的、科学家具有什么样的特质吗?
曹则贤研究员围绕以上问题,在报告中援引了古今知名科学家学习和工作的故事,阐述了一名科学家应该具有的品格和特质,比如著名的科学家、哲学家、数学家笛卡尔(René Descartes)偶然观察苍蝇而创立了坐标几何学,从而开创了数学新纪元,英国的物理学家、数学家麦克斯韦(Maxwell)幼年时受到“几何作图方法画椭圆”的表演启发,用作图的方法画出“蛋形”曲线,同时又得到“蛋形”曲线的数学公式的故事,强调一名科学家应该学会随时观察和思考;英国医生、物理学家、光的波动说的奠基人托马斯•杨(Thomas Young)曾撰写大英百科全书《语言》词条, 涉及语言~400种的故事,阐述了语言对一名科学家的重要性;中国唐代诗人李贺出门时身背饭兜、锦囊,每逢想出佳句就写在纸条上,放入锦囊之中,从而整理出了脍炙人口的诗句的故事阐述了科学家应该养成随手记录的习惯等。同时曹则贤研究员还用风趣幽默、浅显易懂的语言向大家阐述了科学家应有的其他工作、学习态度,比如要愿意学习数学、懂得继承等,从而勉励科研人员要有深厚的科学基础和钻研求真的精神,不沉溺于安逸,要深度学习和研究。
曹则贤研究员报告诙谐幽默,将复杂的专业知识解释形象化、通俗化,会场时不时爆发出阵阵笑声,会场气氛活跃。此次报告主要面向强磁场中心青年科研人员和研究生,曹则贤老师的报告为他们科学研究工作的开展启发了思路,对青年科研人员和研究生科学品格的培养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曹则贤研究员1987年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物理系,1997年获德国Kaiserslautern大学自然哲学博士学位。1998年加入中国科学院物理所至今。曾在Science, PRL, PNAS, Adv.Mat., APL, Sci.Rep.等国际杂志上发表研究论文90余篇,另发表中文物理学、材料学教育论文100多篇,著有《物理学咬文嚼字》(两卷),《至美无相》,《Thin Film Growth》等书。现为《物理》杂志专栏撰稿人,英国物理学会亚太网顾问,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校教授。
曹则贤老师在做报告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