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强磁场中心参与的教育部“2011计划”人工微结构科学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通过专家认定评审
来源: 时间:2014-08-19 作者:娄雪
日前,教育部2014年度“2011计划”专家认定评审工作已经结束,强磁场中心参与的“人工微结构科学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获得34位全体评审专家的肯定,以34张A票名列榜首。结果已在教育部网站公示结束。
强磁场中心张裕恒、匡光力、孙玉平、田明亮、张昌锦、杨昭荣、皮雳、薛飞、盛志高、陆轻铀等参与了此协同创新中心。
匡光力研究员任该协同创新中心副理事长。创新中心下设七个创新平台,张裕恒院士任新型超导材料和非常规机制研究平台下“尺寸受限超导体系在强磁场下的量子行为”研究组组长, 田明亮研究员任“人工微结构制备与表征基础平台”创新平台副主任,并担任其平台下“强磁场下材料表征与输运特性”研究组组长。皮雳研究员为支撑平台设备保障组“强磁场物性测量技术组”首席工程师。
强磁场科学中心具备一系列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稳态磁体装置,同时还装备了多个物性测量设备,包括磁性测试系统、输运测试系统、拉曼光谱仪、红外光谱仪、电子自旋共振波谱仪等。除了物性测量实验系统,强磁场科学中心还具有样品制备、生长和微结构表征等实验系统,如10T高磁场下的晶体生长系统、、纳米器件制备与加工SEM/FIB双束系统等。这些先进的设备将支撑创新平台多领域的科学研究。
该协同创新中心由南京大学牵头,以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为核心参与单位,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和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为主要参与单位。在构成上,以南京大学的微结构国家实验室为核心, 凝聚和吸收各协同单位在物理和材料等相关领域的专家组建若干协同创新平台,形成长三角地域的人工微结构及交叉科学的学科、科研和人才培养的联合协同。
该协同创新中心的预定建设目标包括:针对国家需求和囯际科技前沿的目标,以新型微结构材料中的量子调控科学与技术为核心,通过若干一流研究集体的高效协同,基于物理、化学、材料、电子等学科的交叉,开展相关的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引领学科发展,成为微结构科学与量子调控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世界级科研中心、学术交流中心及人才培养基地;基于对微结构中电子、光子和准粒子运动的规律探索与性质调控,推动信息载体和调控手段从经典到量子的演变,为新一代科学技术革命奠定材料和器件物理基础,使中国成为相关核心技术的重要发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