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强磁场科学中心坐落于安徽省合肥市风景秀丽的科学岛,2008年4月30日经中国科学院批准成立,依托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管理(科发人教字〔2008〕133号),其前身是2005年12月20日成立的“合肥强磁场科学技术研究中心”。中心目标:发展强磁... 更多简介 +
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Steady High Magnetic Field Facility,简称SHMFF)是国家发改委支持的“十一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SHMFF法人单位是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共建单位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各项任务以中国科学院强磁场科学中心为依托完成... 更多简介 +
近日,强磁场中心林文楚研究员课题组在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JQ1 synergizes with the Bcl-2 inhibitor ABT-263 against MYCN-amplified small cell lung cancer”为题,在线发表在国际肿瘤学期刊Oncotarget上。
小细胞肺癌是肺癌中恶性程度最高的一种亚型,约占肺癌病人的15%-20%。与非小细胞肺癌不同,由于可靶向治疗的激酶(比如EGFR和ALK等)很少在小细胞肺癌中发生变异,因此目前没有有效的靶向治疗药物应用于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治疗。该研究发现一种针对N-MYC扩增的小细胞肺癌的有效靶向治疗方法:通过两种小分子抑制剂(JQ1和ABT-263)的联合使用能协同抑制N-MYC扩增的小细胞肺癌的生长。
课题组发现N-MYC扩增的小细胞肺癌细胞系对表观遗传药物-BET bromodomain抑制剂JQ1非常敏感。并且他们发现JQ1通过抑制N-MYC诱导BIM蛋白的表达,从而使N-MYC扩增的小细胞肺癌细胞对BCL-2抑制剂ABT-263更加敏感。JQ1和ABT-263的联合处理有效地干扰BIM与BCL-2和MCL-1的结合,从而使BIM发挥作用诱导细胞凋亡。课题组进一步在小细胞肺癌小鼠移植瘤模型中证实JQ1和ABT-263的联合使用有效地抑制N-MYC扩增的小细胞肺癌移植瘤的生长。这项研究工作表明JQ1和ABT-263的联合使用可能是一种有效治疗N-MYC扩增的小细胞肺癌的方法,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强磁场科学中心硕士生王伙刚和洪波副研究员是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林文楚研究员为文章的通讯作者。该研究工作是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完成的。该研究工作还得到了香港中文大学生物医学学院Vivian Wai Yan Lui教授的大力协助。
JQ1和ABT-263的联合使用协同地抑制N-MYC扩增的小细胞肺癌生长的分子机理模式图
© 1996 - 强磁场科学中心 版权所有 皖ICP备05001008号-11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蜀山湖路350号 邮编:230031 电话:0551-65591149 传真:0551-65591149 邮箱:chmfl@hmfl.ac.cn